外国人发出惊叹的英文(外国人发出惊叹的英文wow)

英语学习 2021-11-28 12:58 188

摘要:最近,家长们最关心的事,大概要属「双减」政策了。所谓「双减」,指的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,和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。简单说,这个改变最具杀伤力的点在于...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最近,切尔诺贝利 英语(切尔诺贝利英语阅读)家长们最关心的事,大概要属「双减」政策了。

所谓「双减」,指的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,和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。

简单说,这个改变最具杀伤力的点在于,搞课外培训的机构,不准上市和资本化运作,只能登记为「非营利性机构」。

也就是说,以后搞课外学科培训的,不能以营利为目的,不能收高学费了。

政策一出,很多教育股一路暴跌。

许多家长也感叹,说了这么多年的「减负」和「教育改革」,这次终于要动真格了。

这几年,教育「内卷化」越来越严重。

许多家长热衷「鸡娃」,把自己的生存焦虑,全都转移到孩子身上,让小孩从小面临过大的竞争压力和学习负担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如今,「双减」出台,看起来似乎是釜底抽薪,断了家长「鸡娃」的途径。

但也有很多人担心,供给端的问题解决了,但「鸡娃」的需求真的消失了吗?

这么多家长热衷「鸡娃」,不是因为钱多到没处花,而是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焦虑。

焦虑什么?

焦虑孩子的成绩不好,就考不上好的高中,考不上好的高中,就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。

接着,就是一路落后:

考不上好高中,就考不上好大学;

考不上好大学,就找不到好工作;

找不到好工作,就赚不到足够的钱;

赚不到足够的钱,就过不上体面的生活……

很多人爱说,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」上,家长之所以要「鸡娃」,是因为他们看到了:

教育资源的分配是不公平的。

不「鸡娃」,孩子考不好,就意味着一辈子落后,无法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。

所以,很多人提出,「双减」虽然解决了教育「内卷」的供给端问题。

但要减轻家长的焦虑,让「鸡娃」不再是「刚需」,还需要更多的改善。

其实,我们这片土地进行「教育改革」已经不是一两年了。

早在2013年,凤凰卫视就曾推出过一个系列纪录片——《盗火者:中国教育改革调查》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这部纪录片,用了10集的篇幅,报道了从小学到大学,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。

同时记录了,一线教育工作者们,进行了哪些改革的尝试。

这些问题的提出,以及对应的举措,今天看来,都是十分前卫的。

比如说,片中提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。

中国教育最大的差距,在城市与农村之间。

2012年,国家公布了一个数据,当年,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,将首次达到 4%的水平。

这在当年很多媒体报道中,是大书特书的「重大成就」。

但这部2013年播出的纪录片,就借专家的话,泼了一盆冷水:

早在1993年,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就提出,到2000年,教育支出占GDP比例,要达到4%。

也就是说,我们迟了12年,才达到了1993年提出的目标。

而且,在全球范围内,教育支出占GDP的平均水平是4.9%。

即使是欠发达国家,平均水平也达到了4.1%。

也就是说,到2012年,中国的教育支出,仍然不如欠发达国家。

顺便再提下,我查过数据:2019年,中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是4.04%。

历史欠账还没补齐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《盗火者》这部纪录片,难得地不说官话、套话、漂亮话。

用真实的数据,鲜活的案例,尖锐地指出种种问题。

片中,记者采访了贵州六盘水一个11岁的留守儿童小董。

小董的父母在广东务工,他独自一人在农村生活。

因为家里经济拮据,连灯都没有,做作业得就着蜡烛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从小独立生活的小董,显得过分早熟,他对着镜头说:

如果初中要收钱,就不读了,我现在什么也没想,想的就是长大。长大了打几年工,挣点钱把我的房子修起来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看到这些数据和案例,也许有人要反驳了:还是有很多好的地方的,为什么你们就只看到不足之处呢?

的确,这几年,北上广深这些一些城市,出现了越来越多国际化的名牌小学、名牌初中。

在很多短视频里,我们都能看到,外国人都惊叹于,这些学生的英文水平之高,参加的课外活动之高大上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这些视频很能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。

但是,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的,绝不只是最高水准的那些学校有多牛,而恰恰是,最普通的那些学校能达到什么水平。

与这些著名的小学、初中相对的,是许多内陆农村地区的孩子,连基础水平的教育都很难享受到。

还有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的学校,因为生源不足,面临着撤点并校。

这意味着,孩子们想上学,就只能走更远的路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这样的教育,能说是公平的吗?

在片中,一个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:很多时候的教育支出,是锦上添花,却少了雪中送炭。

一边是上亿规模的小学的出现,另一边,却是许多课桌都买不起的农村小学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除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,《盗火者》也关注到了:

大学入学名额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公平。

例如,为什么北大、清华这些高校,明明都是教育部直属,但在招生上,却又像是「北京市属」,招生名额上严重向北京倾斜呢?

为什么河南的学生考北大,就比北京的学生考北大难这么多呢?

除此之外,同一个城市的学校,为什么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教育资源,相差这么多呢?

这些问题不解决,靠不让学生补课来解决家长的焦虑,降低「鸡娃」的需求,不是本末倒置吗?

可惜,这些2013年就已经提出的问题,到了今天,似乎仍然没有解决。

当然,除了教育公平,《盗火者》这部纪录片还提到了很多问题,也是今天看来,都十分大胆的,例如:

《盗火者》直指今天的语文教育,有严重的问题。

片中举了一个例子:

一次作家周国平朋友的女儿,拿着根据他的文章出的考试题给他做。

没想到,作者本人周国平的回答,只得了刚及格的分数。

这就显示出今天很多语文教学和考试的滑稽。

连作者本人都想不到的中心思想、主题大意,全国学生们却花了大量的时间闷着头揣摩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在片中,一些一线语文教师,还大胆提出了语文课本的四大缺失:

事实的缺失,经典的缺失,儿童视角的缺失,快乐的缺失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举其中一个例子,事实的缺失。

为了增强说服力,教科书在名人身上编派事实,虚构情节,大有无所不用其极之势。

学生们在教科书上看了一堆好人好事,可这些故事有多少是有足够的事实依据的呢?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针对语文教育,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还提出,现在的作文教学也存在严重的问题:

学生们在作文中学会了说大话、空话、套话、假话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长期在这种作文训练下的学生,自然形成了两套语言系统。

一套,是课堂上、考试中说的,伟光正的语言;一套,是私底下说的,和朋友交流时用的语言。

这种具有双重语言,双重思想的学生,长大了就变成了钱理群提出的那种:

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
他们高智商,世俗,老道,善于表演,懂得配合,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在片中,钱理群就指出,这是一个超越教育的大问题:

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,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。

而今天,作文教学的问题,得到解决了吗?

看看这几年我们语文高考的作文题,或许你就会有答案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除了教育公平和语文教育的问题,《盗火者》中还采访了许多一线教育者,提出了尖锐的问题。

比如大学学术造假。

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直言不讳:

很多本科发文章肯定都是抄的啊。

还有,大学过度行政化的问题。

以及,如今已经不好再提的「公民教育」问题……

《盗火者》这部2013年的纪录片,今天看来都是大胆的、超前的,但也是不合时宜的。

这种不合时宜,就已经说明了,当初提出的问题,是不是已经得到解决,当初想要进行的改善,今天是否已经成功。

这种不合时宜,也恰恰说明了,今天的教育现状,为什么会发展成如此「内卷」。

当初片中提出的这些问题,今天依然是问题。

但是,当初提出这些问题的学者、一线教师,现在却有很多都不知身在何方,还有的,连名字也不方便再提了。

在片中,钱理群教授说:

「所有这些教育问题,本质上,问题都出在教育之外。」

今天看来,好像也更有道理了。

我给五星!它戳到了教育的最痛处

相关推荐

评论列表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关闭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